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

    公款消费降低,餐饮行业将迎来最冷的“寒冬”?

        
       天堂的门坏了,上帝要招标重修。印度人说:三千元就弄好,理由是材料费一千,人工费一千,我自己赚一千;来个德国人说:要六千元,材料费二千,人工二千,自己赚二千;最后中国人淡定地说:这个要九千元,三千给你,三千我的,剩下三千给那个印度人干。上帝愕然,拍案:就你了!

       这个故事也许能生动地表述中国高端餐饮从前的生存状态:餐厅老板公关,靠人情、经济关系紧紧圈定公款消费。这样一种扭曲的消费模式终于被中央一纸禁令打破。

       对这种模式依赖最深的餐饮,在这一轮洗牌中,“死”得最快。

       高端餐饮“寒冬”到了,但是亲民的餐饮行业在崛起!

       海底捞、外婆家、绿茶餐厅、炉鱼等新的中式连锁餐厅,在一些品牌倒掉的同时,这些新兴品牌却在全国范围内高歌猛进。还有不少从前不是做餐饮的人也开始大量进入餐饮行业,比如黄太吉公布外卖航母战略,联想跨境收购英国披萨连锁店,古驰在上海开餐饮店,万科开始做“第五食堂”…他们都选择在别人的“逝去”中实现自己的“新生”,并且给餐饮行业也注入新的血液。

       所以说,不是餐饮业不行了,反而可以说,在新的时代背景、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的竞争格局下,餐饮业的玩法也随之改变,于是一些玩不动新规则的餐饮企业必然会遭到淘汰。

       那么是哪些餐企被淘汰呢?毫无疑问,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那些品牌粗糙,定位不准,同质化严重,成本控制不严,体验感差,玩法守旧的餐企,它们的确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市场。

       或许你会说,兰州拉面、沙县小吃也很粗糙,然而,人家只做小品类,可谓定位精准,严格控制成本,还遍布全国,确有其可取之处。或许你又会说,韩寒之类名人开的餐厅难吃得很,但名人餐厅有名人的玩法,名人的玩法别人玩不了,这也是核心竞争力。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,不需要面面俱到,但总得有两把刷子就是了。

       所以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几年,餐饮业并不会真正经历“寒冬”,而只是进入优化提升的新阶段。在这过程中,至少有两大趋势是可以预测的,一方面是走向“小而美”的特色餐饮,另一方面则是走向规模化的连锁餐饮。

       “小而美”的特色餐饮,必须保有某种传统的“匠心”,把菜品做得无可挑剔,不需要追求多大的规模和业绩,但求一份独特的极致,就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比如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厅,就是早已存在的代表。

       而规模化的连锁餐饮,菜品未必做到最好,但却可以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,不管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提供稳定的食品和服务。同时,借助互联网的辅助,运用O2O的形式,规模化、连锁化的优势还将得到进一步发挥。比如各大洋快餐品牌,它们的商业模式通行世界,也将通行于未来。

       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意味着只要人们要“吃”这一最基本的需求不变,餐饮业就依然有存在的价值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人们对于“吃”的要求越来越高,则更加意味着餐饮业的市场需求更加细化、深化和强化——这明明是餐饮业发展的良机才对啊!

    网友评论
    我要评论
    验证码: